正规放生网

钟声悠扬,佛法无边:佛教钟的起源、演变及其象征意义

钟 "是佛教的 "gandharvas "之一,仅用于聚集会众,因此也被称为 "信鼓"。-在印度,没有 "钟 "的时候,木制的 "犍陀罗 "主要用于聚集会众。

钟 "还用来报时。最初只有两种钟:"梵钟 "和 "半钟";"梵钟 "即所谓的 "大钟"。梵钟 "即所谓的 "大钟",又称 "渔(吊)钟、撞钟、洪钟、鲸钟 "等。半钟 "即所谓的 "半钟"。半钟 "的体积只有 "梵钟 "的一半高,所以叫 "半钟"。

钟 "的体积大小有一定的标准。古代大型 "梵钟",据《广弘明集》卷二十八: 京城西明寺(唐高宗敕建,在今陕西省西安市)的'钟',用铜万斤。而日本京都方广寺的'钟',高一丈五尺,直径九尺二寸,厚九寸二分,重二万二千贯(一贯三。 七十五公斤)。普通'梵钟',高约四。五尺高,直径约两尺左右。(以上尺寸是否为现今中国人的尺寸尚不清楚)。

钟'的材质:'梵钟'多用青铜铸造,'半钟'多用真玉铸造。'真虞'又称'虞世',是一种铜矿物;经过冶炼,看上去像金,红而不黑。近代又出现了铁制的'钟'。

梵钟 "挂在 "钟楼 "顶层,"半钟 "挂在佛堂后门屋檐下。寺庙里有一位 "守钟人",负责在昼、暮、斋、定四个时间点敲钟,并每隔一段时间敲一次。

除了已知印度古代有 "钟 "之外,我国当时似乎也有 "钟",只是缺乏文献证据。据《广弘明集》卷二十八记载,有 "大周两教钟铭"(周武帝作)、"大唐兴善寺钟铭"、"京都西明寺钟铭"(唐麟德二年作)。

洛阳伽蓝记》序言中说:'周时,京城有寺千余,今则寥落,钟声罕闻'。

据《高僧传》卷二十九:'智兴传'曰:'隋大业五年,兴居京师禅定寺,师 "钟 "之役。

'张籍《枫桥夜泊》诗有'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'句。唐朝游法记》卷三有'文殊菩萨曾以'金钟宝塔'之形出现于五台山钟楼谷'的记载。

根据上文引用的许多资料,自后周以来,中国历代都有人铸造 "钟"。

钟'对道教的修炼功不可没。据《清修法器诏》篇记载:"大钟者,丛林之令始也。黎明击之,则破长夜之眠;傍晚击之,则悟街衢之暗,天地之幽"。'经典中也说:'大钟震动,唤醒众生,钟声传遍十方无量国土。

禅 1 阿含经》中也有记载: '钟声一响,恶道之苦皆断。

法宝经》卷五说:"古时,越王勾践因与安息国交战,杀了九亿人。由于他的恶报,死后化为千头鱼,头被剑轮绕身斩下。他死后重生,疼痛难忍。他去找罗汉和尚,请他敲响钟声,以减轻自己的痛苦。

而《僧传》(智行传)中说:'有一亡者,托梦其妻曰: "余病死,生在地狱,幸赖禅定寺僧智兴鸣钟,响彻鬼冥,同苦之人,一时解脱。"

而《大唐西域记》卷一说:"噶举塞王受恶龙之请,建寺鸣钟,以息其怒"。

'《俱舍经》和《佛祖统纪》(《贤者传》)中也说:'当人的生命即将结束时,听到敲钟和编钟的声音,可以生起善心,增加正念'。

祗园经》还说:"在祗园精舍的无常院中,有四口银钟和四口普利钟(可能是'琉璃钟'或'水晶钟')。银铃被放置在无常殿中,病僧就住在无常殿中。当和尚病危时,钟声响起:"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;生灭已尽,寂灭乐"。僧人闻声,苦尽甘来,往生净土,如入三昧。-银铃是多利天王释迦牟尼所造,铃铛是月宫天子所造。佛灭度后,两钟各归天界。

正因为'钟'有如此多的功德,佛教的弟子们才应该尊重它。因此,任何敲钟人都必须先默念'愿偈'(即'钟偈')。杂喻经》中的 "偈语 "说:"钟声所至,卧者必起。古兰经》中也有这样的记载: "如果听到钟声而不躺下,护法神就会发怒;如果现在福慧减少,来世就会堕入蛇身。

用来敲钟的 "钟椎 "也被称为 "杵"。佛教世界上对撞钟没有统一的规定,因教派和产地不同而异。就是常见的 "百八钟 "的释义,也不尽相同。据我国世界大典组谈采玉说:'钟早晚敲一百零八声,一年之义也。'一年有十二个月,二十四气,七十二气,正好是这个数。此说乃世人杜撰,与佛教无关。另一位佛教徒说:'撞钟一百零八次,惊醒一百零八个烦恼睡'。这句话也不为人知。


参考资料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