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规放生网

迈向心灵自由的钥匙——《阿含解脱道次第》的实践指导

阿含解脱道问答》第 0 章序言

十二. 什么是迷信宗教、信仰宗教和智慧宗教?各占多少比例?

答:迷信宗教 迷信型宗教:60%的宗教向各种神、佛、菩萨祈求保佑、消灾、赐福、发财。

信仰型: 精神寄托、心灵慰藉,占 30%。

智慧型:重视求真求证,体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,回归自依、法依,占 10%。

附录

1. 什么是 "四阿含"?

答:①、杂阿含;②、中阿含;③、常阿含;④、增一阿含。

2、阿含解脱道的含义是什么?

答:空海大师在《阿含经》的基础上,归纳、总结、整理了我们修行解脱道的方法和步骤。

第一至六章属于培植善根和福德因缘的阶段。

迈向心灵自由的钥匙——《阿含解脱道次第》的实践指导

第 7-17 章是闻思正法的主要内容和方法。

第 18-27 章是实修的内容和方法。

第 28-34 章是证悟、证果的内容和方法。

第 35-36 章是解脱道与菩萨道合一的具体体现。

3. 修行解脱为什么要把握当下?(3 页)

答:不要说 "我什么时候去实习,我事业成功后什么时候去实习,我退休后什么时候去实习,我几年后什么时候去实习 ......"。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!修行解脱就在当下,把握当下,把握当下。

4. 净土思想是如何形成的?

答:西方净土思想的酝酿是在佛陀灭度后的五百年到七百年之间,当时在印度西北部,由印度文化、波斯文化、罗马和希腊文化、中国文化,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文化的交汇点,也是文化的大熔炉,因为这个地区属于游牧民族,他们漂泊不定,希望来生能够更好,需要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心灵得到慰藉。他们需要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慰藉心灵。佛教的祖师们为了适应这种需要,只好利用说法的权利,用一些方便的方法,让大家听闻并实践,让当地的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,待因缘成熟后,再告诉他们究竟的方法,然而后来,竟然把方便当成了究竟,后人不知道前人的真实情况,于是净土的思想就形成并流传开来了。

5. 佛教史上非常遗憾的事情是什么?(6页)

答:玄奘大师用毕生精力去求法,然而带回中国的却是唯一的体系,并没有挖掘到原始佛教的宝藏,这是非常可惜的,我们今天有机会学习原始佛教,比玄奘大师幸运多了,所以我们应该珍惜!

6、空海大师对我们的三个承诺是什么?

答:①、如果你们有心在实修实证上下功夫,你们给我一年的时间,我至少给你们证得初果的回报。

我们:①,如果你有心在实修实证上下功夫,你给我一年的时间,我至少给你证得初果的回向;②,真正有了正知正见,进入实修实证,真正证悟三法印、四圣谛,用不了几个月。

如果能努力闻思,在这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,可以省下十年的修行。

7. 空海大师对大家的五点希望是什么?

答:①、希望大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佛法的核心、究竟法、真正的解脱道,进而能包容一切法的方便,进入超越一切宗派的视野,这样就没有大小乘了,也就没有宗教和宗派了。

希望大家学会让过去归零,这是每天都要学的,也是每天都要做的。

(三)希望我们按照释迦牟尼佛走过的解脱道的顺序和步骤,自己真正见法、证果,了悟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真相,彻底解决生死大事、生死之谜、生死轮回,达到究竟解脱。

我希望这门课程不是学术讨论,不是传授知识或见解,而是让我们领悟宇宙和人生的实相,真正走向解脱。

⑤. 希望大家要有科学家的精神,求真求证,打破砂锅问到底,不迷信,不盲信,只有真正求证了,领悟了,才会相信。

8、空海大师给我们的忠告是什么?

答:如果你决心修行,决心了脱生死轮回,空海给你衷心的忠告。先花点时间和精力深入阅读本书,然后再修行证道。当你证得初果,再来看这本书,你会有更深的体悟,发现更多的宝藏,这就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的宝图,也是涅槃彼岸的宝图。

9:获得初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?(6 页)

答:证得初果之前,必须有一颗慈悲的心。如果没有一颗柔软的大悲心,就无法证得初果。

10. 什么叫开悟?(7 页)

答:能够证悟三法印的无常和无我,对苦和无我有深刻的认识,这就是所谓的证悟,也就是达到法眼净。

11、为什么说真正的菩萨道必须建立在解脱道之上?(8 页)

答:只有真正证悟佛法、见证佛法,才能告诉众生什么是佛法、什么是真理实相,才能引导众生见到佛法、见到真理实相。如果没有实修实证,很容易形成盲人带瞎子而不自知,只有自己真正见法和证法,认识到宇宙内外身心和人生的真相,更彻底地把生死大事、生死轮回彻底解决,达到究竟解脱,才能帮助苦难众生脱离苦海,所以真正的菩萨道必须建立在解脱道上。

12. 无常法印从何而来?

A. 它来自于诸行无常,因为现象界的一切都在变化,每时每刻都在变化,一切都在动,一切都在动,诸行无常就是生灭法,所以科学家们才有了无量法。

13. 佛陀是如何引爆修行动力的?(10页)

答:佛陀触及了众生的生老病死,放下了太子之位,因为他意识到,如果不解开生死之谜,即使当上了国王,也没有办法超越生命的黑洞,即使拥有再多的江山社稷,也没有办法避免死亡的黑洞,这就是佛陀看到了世间的生老病死,进而爆发出修行动力的原因。

14、你到底在为谁努力,为谁忙碌? (10页)

答:我们今生今世忙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?你能看到你的老前辈们,当他们面对衰老,发出对生命的无奈和恐惧时,能前去体验、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吗?当他们将来面对死亡的时候,不重蹈前人的覆辙,而是很平和、很快乐、很洒脱地面对一切无常,那么当我们在忙碌的时候,能够停下来反思一下,反思一下自己人生目标的意义在哪里?

15. 为什么人们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?(13 页)

答:首先,个人的历史文化、背景观念不同,所以看到的东西也不同。其次,会随着每个人不同心镜的凹凸程度而呈现,因为看到的是自己心镜投射的角度,没有办法如实看待事物。

16、如何学佛修行才能进入观音解脱道?(第 13-14 页)

答:就是让我们从麻雀的智慧提升到人的智慧,从人的智慧提升到佛的智慧,从而看清宇宙万物、身心内外的实相,看清了实相,就能从颠倒梦想中解脱出来,得到解脱。

17. 什么是自力?什么是摩揭陀依?(14 页)

答:自在依止: 就是回归自己内心的宁静,回归贪、嗔、痴的止息,彻见佛法,真正证悟三法印、四圣谛。

莫以物喜,莫以己悲: 不要心外求法。

18、什么叫三轮体空?

答:①、从度众生来说,三轮是我、他、度这件事,体性是空:度众生不为名利,无私无我,在做的时候无我、我能、我慢,默默无闻,无怨无悔地去做,就是三轮体性是空。

②、从根尘识三轮来说就是眼(根)见物(色尘)落入受,结生(识)满足,三轮体空就是说在六根接触六尘的刹那间,保持触灭,不满足,不排斥,保持一种空触,没有嗔恨和贪欲的满足。

③、从布施方面来说,我、他、布施这件事为三轮,体空不施我,我不求回报,然后把这件事忘掉,马上做完。

19、如何才能悟到三轮体空,如如不动? (15页)

答:所谓如如不动,也必须要经过一些错误的磕磕绊绊之后慢慢的,真正的做到三轮体空,我、我见、身见必须要破除,至少要证初果,在没有证初果之前我们的慈悲喜舍还是容易落入有为法的世界。

20. 在修行的道路上,我们每天要做哪些事情?

答,就是每天归零,不要说我今天归零了,明天又回到原来的习惯竞技场里面就不知道了,这是每天都要做的工作,每天都要提醒自己归零,除非你已经证到了阿罗汉,哪怕你证到了初果、二果、三果,还是一样要归零。

21. 佛法无定法是什么意思?(第 19 页)

答:世间法方面没有绝对的标准,在二分法的世界里,看你站在哪个角度,喜欢哪个方面,就会排斥你不喜欢的角度,但是你有你的喜好,他有他的喜好,你的角度和他的角度在观吗?美与丑、对与错、好与坏、高与低、善与恶、大与小,没有绝对的标准。


参考资料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